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记者4月17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,2025年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将指导各地举办不少于300期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,培育不少于15000名乡土文化带头人,加快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。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记者4月17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,2025年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将指导各地举办不少于300期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,培育不少于15000名乡土文化带头人,加快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。
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。文化生产是创造性劳动,核心在人,人才济济、人物辈出,文化才能繁荣兴盛。以文化人才助力乡村振兴,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让文化资源“活起来”、文化共富“美起来”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就需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。以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的方式,因地制宜、因人制宜、因时制宜,制定更科学的培训计划,不仅让文化人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、特长,更为特色乡村文化品牌打造添力,讲好新时代文化振兴新故事。
文化人才“强起来”。 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,真正把人才凝聚到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中来,自觉融入到乡村文化振兴之中,要不断完善打造优质文化产品的人才新生态,以乡土文化能人培训为契机,通过理论授课、现场教学、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,系统提升学员活动策划、宣传推广及资源整合能力,促进各个乡村的文化特色名片交流经验,深刻感受“村字号”活动的精彩魅力,增强文化自信,坚持文化传承,勇于创新创造,为乡村文化繁荣注入更多的新活力。
文化资源“活起来”。 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,要善于让沉睡的文化资源“活起来”。信息化时代,要让文化资源“活在”当代,既要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,也要让文化资源在数字场景下更加鲜活。提升文化数字化水平,增强文化的传播力,就需要推进乡村工匠培育,让更多民间工艺大师,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、守护者、弘扬者,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,为强村富民带来蓬勃生机。坚持数字赋能文化,萃取中华文化要素,分门别类标签化,形成“中华文化素材库”,通过文化人才的创新表达,让文化资源“活得”更加生动,释放更大潜能。
文化共富“美起来”。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,关键在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、亮起来,实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助力人民增收致富。发掘乡村文化这座“金矿”,需要更多的乡土文化能人扎根乡村,汲取文化资源的养分,激发创作灵感,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要素,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植入文化的“根”。以乡村文化“富脑袋”,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,打造特色文化产品,提供优质的服务,激荡文化消费“一池春水”,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乡村振兴,不仅是一场经济革命,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觉醒。激活乡村文化与人才,既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,提供更多学习、交流、展示、成才的机会,又要挖掘和整理乡村文化资源,将乡村发展红利留在乡村,为强村富民注入文化和人才力量,共同绘就乡村发展新画卷。